为赓续 “两弹一星” 精神血脉,传承红色基因,引导青年在时代使命中锚定信仰坐标,2025 年 6 月,“启星领航” 理论宣讲团从全国 1123 所高校的 5680 支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中脱颖而出,成功入选全国老员工 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志愿宣讲团。7 月中旬,该宣讲团 “两弹一星” 精神专题培训暨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隆重举行,拉开了以 “红色讲堂”“百姓讲堂”“板凳讲堂” 为载体,跨地域传承精神火种的序幕。
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。”启动仪式上,这句镌刻着共和国奋斗史诗的铮铮誓言,引发全场强烈共鸣。作为新时代青年宣讲力量,“启星领航” 团队肩负着将 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从历史深处引入现实生活的神圣使命。此次暑期实践中,宣讲队成员奔赴沈阳、天津、山西、铁岭等地,以三大讲堂为载体,让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,在工业遗址的钢铁记忆里、街坊邻里的家常话语中、青年群体的思想碰撞间,绽放出跨越时代的璀璨光芒。
重工业遗址的钢铁骨架默然矗立,却藏着最滚烫的记忆。“启星领航” 宣讲团的 “红色讲堂”,便锚定在这些承载着民族工业与国防记忆的现场。在重工遗址前,宣讲员指尖划过斑驳的机床,拆解 “原子弹攻关零时差” 的惊心动魄:那些在戈壁荒漠里用算盘计算数据的日夜,那些为了一个参数连续 72 小时不眠的坚守,那些在物资匮乏中用 “土办法” 突破技术封锁的智慧…… 这里没有空洞的口号,只有带着温度的历史细节。
红色讲堂以“历史在场”的磅礴力量,让“两弹一星”的攻坚精神,从教科书里的文字,化作可感可知的信仰坐标。





百姓课堂
将“隐姓埋名”讲成邻里共情的故事
百姓讲堂从无定式讲台,却自有直抵人心的磁场。当 “隐姓埋名” 的宏大史诗,化作耳熟能详的话语,那些沉默的奉献者便不再是史书里的剪影,而成了街坊邻里能唠家常的 “老熟人”。天津社区的广场上,山西街道边,铁岭农家院内,宣讲团成员把邓稼先隐姓埋名 28 年的故事,讲成了邻里们熟悉的扎根故事;“两弹一星” 的精神火种,就这样浸润在柴米油盐的烟火里,深扎在寻常岁月的褶皱里,让跨越时空的信仰,成为百姓心头可感可知的温暖力量。



板凳课堂
若以二十八年的默默坚守,能换得国家脊梁挺直,你愿否?”在教育机构的教室里,社区广场的浓荫下,宣讲团成员与青年围坐成圈。没有泾渭分明的距离,唯有平等真诚的对话。“板凳讲堂” 以平视视角,将伟岸磅礴的精神内核,转化为青年可感可知的行动指南。当“两弹一星”的精神火种遇上青春的炽热,便点燃了“强国有我”的青春接力。这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正是青年一代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。



当 “红色讲堂” 的历史回响、“百姓讲堂”的烟火共鸣、“板凳讲堂”的青春对话交织成曲,宣讲团的足迹已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,更是一场精神火种的接力。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,宣讲团成员用行动证明,青春的力量,正是让伟大精神永葆生命力的密码。而 “两弹一星” 精神这颗璀璨星辰,终将在代代青年仰望辉光、践行初心的接力中,照耀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。